一、症状表现
1. 发情异常:母猪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。
2. 阴户分泌物增多:分泌物呈灰白色、黄色或脓性,有异味。
3. 体温升高:一般在39.5℃以上。
4. 食欲减退、精神沉郁。
5. 产后恶露排出不净,持续时间长。
6. 严重时可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。
二、诊断方法
1. 临床观察:根据母猪的发情情况、阴户分泌物及体温变化进行初步判断。
2. 实验室检测: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,确定致病菌种类及敏感药物。
3. 超声检查:可用于判断子宫内是否有积液或炎症病变。
三、治疗方法
1. 抗生素治疗:
– 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类(如头孢噻肟)、氟喹诺酮类(如恩诺沙星)、氨基糖苷类(如庆大霉素)等。
–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,避免滥用抗生素。
– 治疗周期一般为3-5天,严重病例可延长至7天。
2. 中药辅助治疗:
– 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,如金银花、连翘、丹参、当归等。
– 常见方剂如“清宫汤”、“桃红四物汤”等,需在兽医指导下使用。
3. 对症支持治疗:
– 补充维生素C、B族维生素,增强母猪免疫力。
–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,防止继发感染。
–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,促进恢复。
4. 注射疗法:
– 可采用肌肉注射或子宫灌注的方式给药。
– 子宫灌注时需严格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
四、预防措施
1. 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圈舍卫生。
2. 配种前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,确保无生殖系统疾病。
3. 分娩后及时清理产道,防止感染。
4.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,提高母猪免疫力。
5. 对于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,应隔离治疗,防止传播。
五、注意事项
1. 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母猪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用药方案。
2. 严禁使用禁用药物,避免药物残留。
3. 对于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母猪,应考虑淘汰,防止传染其他母猪。
总之,母猪子宫内膜炎虽然常见,但只要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,并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,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。养殖户应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,以保障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动物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