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一、症状**
1. **上腹部不适或疼痛**: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隐痛、胀痛或烧灼感,尤其是在空腹时或夜间加重。
2. **消化不良**:包括食欲减退、饭后饱胀、嗳气、反酸等。
3. **恶心呕吐**: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,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。
4. **体重下降**:由于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功能减弱,可能导致体重减轻。
5. **黑便或呕血**:严重时可能出现胃出血,表现为黑便或呕血,需及时就医。
**二、治疗方法**
1. **药物治疗**
– **抗酸药**:如奥美拉唑、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,可减少胃酸分泌,缓解症状。
– **胃黏膜保护剂**:如硫糖铝、铋剂等,有助于修复胃黏膜。
– **抗生素**:如果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,需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。
– **促胃肠动力药**:如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,可改善胃排空功能,缓解胀气。
2. **饮食调理**
– 避免辛辣、油腻、过酸或过甜的食物。
– 少食多餐,避免暴饮暴食。
– 戒烟限酒,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。
– 多吃易消化、富含营养的食物,如粥、面条、蔬菜等。
3. **生活方式调整**
– 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。
– 减轻压力,保持心情舒畅。
– 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),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4. **定期复查**
– 慢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监测病情变化,预防癌变风险。
**三、注意事项**
–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、黑便等严重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
– 慢性胃炎虽不能完全治愈,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,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。
总之,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,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,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。患者应遵医嘱,坚持长期管理,防止病情恶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