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一、症状**
1. **食欲减退**:患病鸡只表现出明显的食欲不振,采食量减少,甚至拒食。
2. **生长缓慢**: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损,鸡只体重增长缓慢,料肉比升高。
3. **精神沉郁**:病鸡常表现为精神萎靡、羽毛松乱、活动减少。
4. **腹泻**:粪便稀薄,颜色异常,有时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。
5. **腺胃肿胀**:剖检可见腺胃黏膜充血、出血,严重时出现溃疡。
6. **肌胃角质层脱落**:肌胃内壁角质层变薄或脱落,影响食物的研磨和消化。
7. **死亡率上升**:在严重病例中,鸡群可能出现突然死亡,尤其是青年鸡和育成鸡。
**二、病因**
1. **病毒感染**:如禽腺病毒(ABDV)是引起腺肌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。
2. **细菌感染**: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可继发感染,加重病情。
3. **饲料问题**:霉变饲料、高蛋白饲料、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等均可诱发本病。
4. **环境因素**:饲养密度过高、通风不良、温湿度不适等应激因素也会促进疾病发生。
**三、治疗措施**
1. **对症治疗**:
– 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,如恩诺沙星、氟哌酸等,但需注意用药周期和剂量。
– 补充维生素(如维生素A、B族、C)以增强鸡只免疫力。
– 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消化功能。
2. **改善饲养管理**:
– 提供新鲜、无霉变的饲料,避免使用劣质原料。
– 保持鸡舍清洁,定期消毒,加强通风换气。
– 控制饲养密度,防止过度拥挤导致应激。
3. **药物预防**:
–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病毒药物或免疫增强剂,如黄芪多糖、干扰素等,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4. **疫苗接种**:
– 针对病毒性病因,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相关疫苗,如腺病毒疫苗,以提高鸡群的免疫力。
**四、预防建议**
– 定期进行鸡舍环境监测,保持卫生条件。
– 合理搭配饲料,确保营养均衡。
– 加强鸡群健康监测,早期发现、早期隔离、早期治疗。
– 避免频繁更换饲料或突然改变饲养方式,防止应激反应。
总之,鸡腺肌胃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,及时诊断和综合防治是控制该病的关键。养殖户应高度重视,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,以保障鸡群健康和生产效益。